查看原文
其他

炒作概念还是实力出圈?盘盘资本新宠——合成生物

ACMI 化工新材料
2024-12-14

来源:东方财富网、化工新材料、界面新闻、财联社、第一财经

五一节后A股市场合成生物概念持续活跃。5月8日,蔚蓝生物6连板,鲁抗医药、星湖科技、钱江生化等多股涨停,义翘神州、莱茵生物、拓新药业等股涨幅居前。合成生物一连几天占据热门话题榜。

其原因可以追溯:

一是4月25日~29日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上,北京化工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天伟表示,生物经济将有望成为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数字革命后,未来的第四次产业革命,目前由发改委牵头,工信部和科技部等国家部委正在联合研制国家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行动计划,并且有望在近期出台,“生物制造+”是其中的关键内容。

二是5月4日报道,江南大学未来食品科学中心合成生物创新团队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借助微生物发酵生产普通分子量的透明质酸,把成本从每公斤几万元降到每公斤几百元,实现了透明质酸大产量推广应用。

国际必争技术高地,各国政策频出。

合成生物学作为现代生物前沿技术,已经成为各国必争的技术高地,各政府政策频出以促进产业快速发展。

2022年5月,国家发改委印发《“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在医疗健康、食品消费、绿色低碳、生物安全等重点领域发展生物经济,“十四五”期间生物经济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

拜登22年9月签署《国家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计划》拟投入超20亿美元以加强美国国内生物制造的供应链。

我国各地也频频发布相关政策

自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新质生产力”概念以来,它在2024年的我国两会上成为焦点。加快培养新质生产力,增强经济的新动力、新形态和新引擎,其中合成生物被视为一个有前景的新赛道
2023年12月13日,杭州发布《杭州市支持合成生物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最高可达1亿元,以实现合成生物“研发—转化—产业”的协同发展。
2023年11月1日,江苏常州发布《常州市关于支持合成生物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合成生物10条),设立20亿元以上的市合成生物产业基金。目标到2027年,将常州打造成长三角合成生物产业创新高地,产业产值超1000亿元。
2023年9月25日,上海制定了《上海市加快合成生物创新策源打造高端生物制造产业集群行动方案(2023-2025年)》,旨在推进合成生物高端制造。
2023年9月5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北京市促进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中提出重点发展合成生物等细分产业。


合成生物学是什么呢?

合成生物学概念

合成生物学是一门结合了生物学、工程学、化学和信息学等多学科的交叉科学,它通过重新设计、构建和合成生命体,以实现具有全新功能的生物体。简单来说,根据工程学思路将设计好具有特定功能的生物元件,辅以基因编辑、基因合成与组装等技术手段,共同完成一套生物体系的定制合成,用来生产各种人们所需的物质,行使全新的功能。

合成生物的上下游产业链

成生物的上下游产业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上游:聚焦于技术的开发,主要有DNA测序、基因编辑、建模等。这些技术旨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为中游和下游的应用提供支持。代表企业有华大智造、金斯瑞。

中游:主要涉及对生物系统及生物体进行设计、改造的技术平台。核心技术是路径开发,包括底盘细胞选择及改造、培养条件优化、纯化方法开发等。代表企业有梅花生物、凯赛生物、华恒生物、华熙生物。

下游:涉及到合成生物技术在衣食住行等各个领域的应用开发和产品落地。下游企业的核心技术在于大规模生产的成本、批间差及良品率等的把控。下游应用领域的聚焦、产品的精细打磨及商业化放量也是其关键。代表企业有金城医药、华神科技、莱茵生物。

应用领域

当下,资源短缺、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全球问题日益凸显,合成生物技术为实现“社会—生态—经济”和谐发展提供了全新解决绿色方案。其应用领域也非常广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医疗健康:合成生物学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包括细胞疗法、RNA药物、微生态疗法、基因编辑技术治疗遗传疾病、体外检测、医疗耗材、药物成分生产等。例如,利用mRNA技术快速人工合成疫苗,设计细胞行为和表型精确调控的免疫细胞治疗肿瘤。

化工领域:合成生物学可以用于生产化学品、材料、燃料、植物天然成分和替代蛋白等。通过改造微生物细胞工厂,可以生产出化学品和聚合材料,对传统化学路线形成替代。

农业:合成生物学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主要涉及作物增产、虫害防治、动物饲料及作物改良等。利用微生物固氮帮助作物增产,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改良作物。

食品和饮料:合成生物学可以用于生产肉类和乳制品、饮品、食品安全、调味剂和添加剂等。利用微生物生产蛋白来提升人造肉的口感和营养。

能源:合成生物学可以通过微生物利用大气中的CO2生产燃料与化学品,成为二氧化碳减排的主要途径之一。

新材料:合成生物学在新材料领域的应用包括优化工业微生物发酵产物的代谢合成途径,提高材料性能,以及开发具有特殊功能的新型生物基材料、生物基可降解塑料以及生物燃料。

相关生产企业

通过网络公开信息,我们查询到现阶段相关概念股主要有如下:


来源:东方财富网

其中,凯赛生物已成为全球领先的利用生物制造规模化生产新材料的企业之一。华熙生物的微生物发酵生产透明质酸技术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合成生物又将如何带动化工新材料的发展?

合成生物学作为一项前沿的跨学科技术,对化工新材料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以下是合成生物学可能给化工新材料带来的一些发展:

生物基材料的生产:合成生物学可以通过微生物发酵等生物过程,将可再生原料转化为生物基材料,如生物塑料、生物纤维等,减少对石油资源的依赖。

绿色可持续材料:合成生物技术有助于开发环境友好型材料,通过生物合成途径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能耗和废物排放,推动化工行业的绿色转型。

高性能新材料:利用合成生物学,可以设计并制造具有特定性能的新材料,如高强度、高耐温、高导电性的生物基高分子材料。

生物可降解材料:合成生物学促进了生物可降解塑料的发展,这些材料在使用寿命结束后可以被微生物分解,减少环境污染。

个性化医疗材料:合成生物学可以用于定制具有特定生物活性的医疗材料,如促进组织修复的生物支架、药物控释系统等。

生物传感器和诊断材料:合成生物学可用于开发新型生物传感器和诊断工具,利用生物分子的特异性识别能力,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生物能源和化学品:合成生物学可以用于生产生物燃料和生物化学品,如生物柴油、生物乙醇、生物合成的氨基酸和维生素等。

合成生物与化工新材料的发展可谓是紧密相连,如合成生物与生物基材料,合成生物学作为核心技术,开辟了生物基材料生产的新途径,而市场对生物基材料的需求又反过来促进了合成生物学的技术创新。


合成生物发展面临哪些风险?

合成生物学作为一项前沿技术,其在股市中的概念火热,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关注。

然而,5月8日晚,钱江生化、拓新药业、瑞丰高材等多家上市公司发布公告提示风险,指出其在合成生物学领域的参与程度有限或处于初期阶段产业化存在不确定性

其中,西部证券还给出了风险提示,一是技术发展与应用不及预期二是行业政策监管变化风险

同时,华安证券通过最新研报表示,生物制造是生物经济重点发展方向,万亿赛道呼之欲出,看好在政策频繁落地背景下,生物制造产业化有望提速。并在研报最后揭示了5大风险:产业化进程不及预期的风险菌种及配方泄露的风险法律诉讼的风险生物安全的风险道德伦理的风险


未来发展又如何?

合成生物学具备碳中和、可持续、轻资产、低能耗、高选择性等诸多优势,各地政策频频发布将加速推动技术进步,产业优势有望加速在万亿市场落地。据OECD预测,在未来的10年,全球至少有20%的石化产品可由生物基产品替代。

据麦肯锡测算,合成生物学未来会对材料、化学品与能源,人类健康与性能,农业、水产养殖和食品,消费品与服务四大领域产生2万亿-4万亿美元的经济影响。2030年至2040年,合成生物每年可产生1.8万亿美元至3.6万亿美元的直接经济影响。

而美国市场调查公司 BCC Research2020 年发布的《合成生物学:全球市场》报告数据显示,2019 年由合成生物学直接驱动的全球市场规模已达53.19 亿美元,预计2024年可达188.85亿美元,2019—2024 年的复合年增长率可达28.8%。

综上,合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不仅为传统产业提供了升级的新思路,也为新材料的开发和生产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径,有望在未来的工业生产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北京国化新材料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ACMI)为专业从事化工新材料产业研究的行业服务机构,最初来源于2008年成立的中国硅材料信息研究中心,为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中小企业工作委员会代管的全国性行业组织。ACMI面向社会提供客观可信的行业研究成果,发布行业报告、白皮书及其公共信息。

报告订阅方式


联系人王先生:18971472367            盛女士:15901492562

【化工新材料】上期推送一览>>

1己二胺原料项目建成!万华化学将在这一“卡脖子”新材料领域独领风骚

2、免费参会 | 2024光伏新材料产业技术交流会暨硅泥绿色循环技术交流会

3、利润增长3890%!国内外化工巨头一季度业绩汇总

4、英威达再与国内尼龙企业签约!

5、1.2万吨/年高性能碳纤维项目设备调试

6、总投资额6828亿元!广西发布重点化工产业投资合作项目

·ACMI·

新媒体矩阵
Media Matrix









公众号改版后,有读者朋友反映经常错过化工新材料的最新推文。为了方便您能在第一时间收到热点资讯,建议您将化工新材料「设为星标」,热点资讯即刻掌握。








免责声明: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态度。本文仅供参考,交流。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和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END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化工新材料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